发布时间: 人气: 次 作者:消息
【艺术简历】

《勃勃生机》
“笔涌江山气 墨凝竹树新”
——刘祖鹏艺术创作之“大美竹海”
文/郭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此诗道出了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对精神追求的极高赞誉。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对竹子情有独钟。画家们常常通过墨竹,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他们观察竹子的形态,聆听竹子的声音,感受竹子的气息,将自然界的美好融入自己的画作之中。——刘祖鹏艺术创作之“大美竹海”
文/郭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湖州竹派是中国画坛重要流派之一,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对竹子的独特理解而闻名于世。“大美竹海”则是刘祖鹏先生为传承和发扬“湖州竹派”进行探索性创作的作品,他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将湖州竹派的精髓发扬光大。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刘祖鹏先生对竹子的深入研究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大美竹海”以竹子为媒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笔下的竹子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具有灵性和生命力的存在。更以丰富的笔墨和独特的构图,将竹子的生长轨迹和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观者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仿佛能够感受到竹子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奇妙。

《云海竹韵》
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坚韧不拔、清雅高洁的精神境界。刘祖鹏通过对竹林的表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给后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大美竹海”这一系列作品除了表现他在竹乡安吉生活中的难忘回忆外,还融入了他多年来对竹的写生和对古人画竹经验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了他的学识和广博的艺术造诣。作品中的竹,时而挺拔高洁,时而柔曼婉转,时而静谧幽雅,时而狂放奔放。每一根竹子都如同有了生命,跃然纸上。刘祖鹏先生对古人的学习和借鉴,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内涵。以古人笔法为基础,加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具有现代的艺术风格。这种创新性的表现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大美竹海”系列是他对“湖州竹派”传承与发扬的一次探索性创作,他花费八年时间亲身下乡,多次到安吉竹乡采风,以感受竹海的魅力。这些作品展示了他与竹海近60年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竹子的崇敬与热爱。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将竹子的美丽和力量传达给了更多的人。春季的到来,春笋破土而出,新篁随即生长,一根根竹子展示出无限的生机。无论是岩石还是坚硬的土地,都不能阻挡竹子蓬勃向上的姿态。这种生命的力量,激发了刘祖鹏艺术创作的灵感。

《绿竹猗猗》
《绿竹猗猗》并未过多地描绘背景,而是将竹林置于一片虚无之中,使得观者的视线自然而然地聚焦于竹林本身。这种处理方式,不仅突出了竹林的主体地位,更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竹林之外,仿佛是一片无垠的天地,任由观者去想象。这种留白的手法,正是中国传统绘画中“计白当黑”的精髓所在,使得画面更加含蓄而富有诗意。竹叶随风摇曳,姿态各异,既有迎风招展的豪放,也有低垂轻拂的婉约。画家巧妙地运用了水墨的晕染效果,使得竹叶的边缘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是晨雾中的竹林,若隐若现,令人遐想。《勃勃生机》则是对竹海生机盎然的极致表现。作品中的竹子如同一股新生的力量,从大地中冲出,向着天空奋力生长。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能感受到竹海中蕴藏的无限生机,给人以清新和生机勃勃的感觉。时代在发展,面对着千竿万枝的大竹海,他将“文人之竹”拓展为“江山之竹”,表达人与自然的共存之美,展现竹海的胸怀和壮丽。他的“不与人同”得到了全国众多美术评论家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刘祖鹏先生深知学画乃一生之事,是传承学习、品鉴选择、自省创造的一生。传统艺术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库,而在当今世界,东西方思潮汹涌而至,各种观念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祖鹏先生笔墨精神的凝练和深邃,他不断探索自己的创作方式,努力将传统的技法与现代的创新相结合。时代在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刘祖鹏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将“湖州竹派”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也希望能与同道画友共同守正创新,共同推动“湖州竹派”的发展。

《安吉大竹海》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近人陈师曾云:“至文湖州竹派,开元明之法门,当时东坡识其妙趣”。“湖州竹派”起始于北宋时期,因文同的出现而得以开派立宗。湖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竹子的重要产地之一,为湖州竹派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刘祖鹏先生热爱自然,崇尚生活,尤其钟爱竹子。他以安吉的竹子为创作源泉,将竹子的形态、神韵和气质融入自己的画作之中。刘祖鹏早年画竹清新自然、笔墨简洁,其墨竹或挺拔秀丽、或婀娜多姿、或清新脱俗,注重观察竹子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以简括的笔触表现出竹子的质感和动态。

《新篁春之曲》
“湖州竹派”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它始终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这种精神使得“湖州竹派”的艺术生命力得以延续,也使得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湖州竹派”仍在不断演变,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将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融入作品中。正如刘祖鹏先生的“大美竹海”,是对生活、对时代的思考和感悟。这种变化也使他的艺术创作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时代性。他既坚守传统,又勇于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既关注现实生活,又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向他人学习。这样的艺术理念和态度,使得他在画坛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冰清劲节》
“大美竹海”所描绘的并非只是一株或几株竹子,而是一片连绵不绝的竹林。 刘祖鹏的“大美竹海”更多以宏大的视角,展现出竹林的壮观之美,画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竹林。他以泼写兼施的手法,将色墨交融的意境融入画中,在泼写之间,竹叶的形状和疏密在画面上自然呈现,使整个画面既有生动的笔墨气息,又有丰富的色彩层次。他在色与墨之间游走,让二者相互衬托,形成一种色墨交融的美感。这种美感的形成,不仅需要画家的深厚功底,更需要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竹子的深入理解。纵观画竹史,从色彩上来说,有色竹与墨竹之分,色竹主要指的是青绿竹和朱竹。色竹在传世画竹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极少。刘祖鹏色竹的表现,正是他在中国画艺术探索与创新中的一次突破。他的色竹不仅体现了传统中国画对于自然美的追求,更融入了现代艺术的丰富多彩。

《月色朦胧》
在刘祖鹏的色竹作品中,可以看到《关心妙喜山中竹》这幅画作,他巧妙地运用了色彩,使得原本以黑白为主的墨竹,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既富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让人耳目一新。他还将国外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用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得色竹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更具张力和活力。抽象表现主义作为一种强调个性和自我表现的绘画风格,与中国画的内在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融合不仅仅是技法的结合,更是对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艺术理念的一种综合。

《新篁》
在构图方面,刘祖鹏同样展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蕴”,而在这幅《安吉大竹海》,这种意蕴被赋予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模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开放、现代的视角。画面布局更注重视觉节奏与空间感,留白与线条的运用恰到好处,既保持了画面的灵动性,又赋予了空间的纵深感。刘祖鹏的艺术探索并未止步,在他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对光影的深入研究。他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对光影的运用,无疑是他艺术创新的又一亮点。如《月色朦胧》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画家在构思之初,便对月夜的竹林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他多次在夜晚走进竹林,感受那里的静谧与神秘。此作枝叶间隐约可见的积雪,增添了几分清冷之美,竹子在雪中显得格外挺拔。画面的背景是一片深邃的夜空,墨色浓重,与雪地的洁白形成鲜明对比。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画家在处理远近关系时,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既有深度又不失整体感。

《一夜梨花雪》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刘祖鹏先生的“大美竹海”通过水墨的深浅变化和笔触的轻重缓急,展现了竹子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生命状态。春季的竹,嫩绿而生机勃勃,如《新篁春之曲》;夏季的竹,茂盛而充满力量,如《拥翠》;秋季的竹,叶色渐变,透露出岁月的沉淀,如《云海竹韵》;冬季的竹,虽白雪皑皑,却更显坚韧不拔,如《冰清劲节》。这些季节性的变化,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时间感和生命感。它们或挺拔,或弯曲,或密集,或疏朗,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又充满变化的竹林世界。

《拥翠》
在他的作品中,竹子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展现了一种生态平衡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图上,也体现在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上。刘祖鹏先生认为:“自然界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生态意义。山石的融入,为画面增添了稳重与坚实的质感。它们或嶙峋突兀,或圆润平滑,与墨竹的柔韧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共存。流水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它们或潺潺细流,或奔腾激荡,为静谧的竹海带来了一抹动人的活力。云雾的缭绕,则赋予了画面一种朦胧的美感,它们轻盈缥缈,如同自然界的轻纱,将竹海笼罩在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之中。飞鸟的点缀,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们或翱翔于竹海之上,或栖息于竹枝之间,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灵动。飞鸟的每一次振翅,都似乎在诉说着自由与希望,它们的存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诗意。如《新篁》中的山石与流水,作为背景元素,与竹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石的坚硬与流水的柔美,和竹的坚韧与优雅相互映衬,共同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自然景观。云雾的加入,则为画面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画家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布局和透视原理,将竹海的前景、中景和远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关心妙喜山中竹》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湖州竹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容忽视。“湖州竹派”的形成,得益于地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湖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文化底蕴深厚。当地人民热爱艺术,崇尚文化,这为湖州竹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刘祖鹏先生并没有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他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将“湖州竹派”发扬光大。他的“大美竹海”与时代相接,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更需要这样的艺术家,用心描绘出时代的画卷,用艺术见证时代的变迁。

《竹涛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