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文化 • 正文

李书成油画《中华颂——大世纪》

发布时间:  人气: 次  作者:消息

李书成,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海南省文昌市人,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书画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广州文摘报》顾问,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画院副院长、油画雕塑院副院长。

在国画创作方面,大胆探索以侧锋技法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所画城市、山水重意趣而非形体,形散而神不散,以情运笔,以笔运墨,笔墨潇洒灵动又不失力度。所绘物象速度感极强,动静结合,都市生活节奏感喷薄而出,完美契合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气息;山水之趣跃然纸上,宁静而致远。1991年在广东画院成功举办个人侧锋画展,胡一川先生亲笔题赠“梅花香自苦寒来”。《南方日报》评价“李书成侧锋画开创了岭南艺术新天地”。

在油画创作方面,学习借鉴法国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乔治·修拉的“点彩”技法,探索性地将国画的线条与油画的色块、光影和细节处理方法进行融合,独创出“金属晶体”绘画技法:摒弃传统油画的大面积铺陈,撷取国画写意舒展的线条作“筋骨”,下笔有力、笔画短促、以方见多,借笔下苍劲的力道与简短精干的结构,赋予画中物象硬朗坚固的“金属”感。以笔为刀,对画面进行明确切割,并以油画斑斓绚烂的色块作肌肤,在平面上层层堆砌,形成如同钻石、水晶的立体结构;从整体出发,围绕不同的物象主题对色调和光影不断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得色块之间不断变化但又相互紧密连接,如“芯线”般迂回穿梭,呈现出“分而不散”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各个角度之下均如“晶体”般通透、连贯的美感,形成辩证统一的画面逻辑。“金属晶体”技法的运用,可有效提升作品的张力,通过灵活调整金属晶体的大小、形状、色调和光影等因素,营造出或张或弛、或厚重或轻巧、或雄浑或通透等不同质感。

于1992年至1999年期间创作完成个人代表作品——油画《大世纪》。画作宽6.18米、高2.02米。画中人物按照时间顺序,以政治人物为核心,分置于长城、长江和黄河之上,整体构图如一只蜿蜒腾飞的巨龙,场景宏大、寓意深远,视觉冲击力极强;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大世纪》。《人民日报》评价《大世纪》为“见证百年历史,荟萃风云人物,用画笔绘就的史诗”。《人民画报》曾用大版面报道《大世纪》,并评价其为“高处人生、笔透百年”。

1991年,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李书成画展”。2006年、2007年,作品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九次、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李书成画展”。2017年,作品入选“北京名家作品展”。自1991年起,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2009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李书成写实主义油画》。2012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李书成画集》。2014年,《美术》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李书成油画作品》集。2014年,《荣宝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4期刊推荐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2017年,《收藏家》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7年推介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2018年,《荣宝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8期刊推荐艺术家——李书成》作品集。此外,作品刊登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油画》、《收藏家》、《荣宝斋》等国家级期刊和《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纸媒体上,共百余次。

2001年被中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天津美术出版社联合授予“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2003年5月被《经济信息时报》评为“学习‘三个代表’先进楷模”。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书画收藏双年展”银奖、“中国山水画二百家”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山水画四百家优秀作品奖”。2013年1月,《李书成画集》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2年度优秀作品奖”。2013年12月,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二0一三年度广东省社会组织模范个人”。2016年1月,作品《寥寥数笔速写人生》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5年度优秀作品奖”。2022年10月31日油画《韶山春晖》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2022年11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山河锦绣——李书成绘画作品展画集》。

2021年12月22日至2022年1月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山河锦绣——李书成绘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db33zie2gs8anayick.jpg

李书成油画《中华颂-大世纪》618cm×202cm 创作于1992-1999年

笔透百年
——记画家李书成和他的《中华颂-大世纪》
作者:洪三泰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表现了辽远的时空意识。时光远逝,百年千年后,来者抚史慨叹,记住了谁的音容笑貌?空间无限,所谓雁过留声,是浮是沉?声留何方?万里眼中的乾坤,百年心间的时序,是风是雨?请读画家李书成耗时8年完成的史诗式巨幅油画《中华颂-大世纪》。

 db3400fjwmodgruhx8.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中华颂-大世纪》宽6.18米,高2.02米,容纳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民族1000多位风云人物。画面场景宏大,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画家倾心塑造、精心打磨的这些人物形象,不但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还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你细读他们,可以读出他们的思想,人格和精神。

 db340835f6n4drgupz.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百年风云入胸怀,李书成在搜集、学习等身的资料时,感到日月运行,乾坤浮动,江海奔流。他把1000多人置于万里长城、长江、黄河之中、之上、之左右,“龙”形的排列。整个画面虚实、明暗、淡浓交融互映,构成流动的虚灵节奏和韵律。律动的山川江河,苍茫奇妙的时光,完成这巨幅画面的真实、空灵辽远、纵深的独特艺术构架。这种激动人心的效果体现了李书成成熟的思想和深厚、娴熟的艺术功力。

db340i920ekr4dahnp.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中华颂-大世纪》

李书成的巨幅油画《中华颂-大世纪》(以下简称《大世纪》)是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耗时八年完成(1992-1999年),宽6.18米、高2.02米,以宏大的叙事视角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20世纪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风云。这幅作品在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方面均具有深远影响,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db341bskj908zf7tf6.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一、艺术价值

1.史诗性构图与创新技法

《大世纪》以“龙形”构图为核心,将长城、长江、黄河等民族象征融入背景,虚实结合、明暗交融,形成流动的节奏感。画面中千余位人物按时代顺序分布,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既有革命现实主义的严谨,又具浪漫主义的磅礴气势。

李书成独创的“金属晶体”技法尤为突出:结合国画的线条与油画的色块,通过短促有力的笔触堆叠出类似钻石或水晶的立体结构,赋予画面硬朗的质感和通透的层次感,形成“分而不散”的视觉效果。

 db341kpkdfnsdxsc76.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2.人物塑造的深度与时代性

画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既具时代特征又富个性张力。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光影处理跃然画布。这种对人物精神内核的捕捉,超越了单纯的写实,成为民族集体记忆的视觉化呈现。

 db341tvtlhmgwdltma.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3.跨媒介的艺术融合

李书成在油画中融入了国画的写意性与线条韵律,如以侧锋技法勾勒山川轮廓,借鉴法国点彩派的色块分割,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语言。这种探索不仅突破了传统油画的技法边界,也为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提供了新路径。

db342erol9cyqreodx.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二、历史意义

1.百年历史的浓缩与重构

《大世纪》以“历史长卷”的形式,将20世纪中国的重大事件与人物纳入同一时空,形成一部“用画笔绘就的史诗”(《人民日报》评价)。这种全景式呈现不仅是对历史的梳理,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提炼,使观者直观感受到百年间的沧桑巨变与精神传承。

 db342n0cfpz9snbqpv.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2.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的象征

作品通过“龙形”构图和山河意象,隐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画中人物的多元身份(如科学家、艺术家、宗教人士等)体现了对全民族贡献的尊重,突破了单一意识形态的叙事框架,成为多元文化共存的视觉宣言。此外,该画被国家邮政总局制成明信片发行,并被《人民画报》评价为“高处人生、笔透百年”,进一步强化了其公共文化属性。 

db342v4c01km7yawlp.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3.艺术与时代的对话

在20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期,《大世纪》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回应了时代对“民族复兴”的呼唤。李书成在创作中强调“坚守艺术精神”,反对浮躁的功利主义,通过作品传递出对历史责任的担当,成为艺术家回应时代命题的典范。

db343aga96lyylk1pf.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三、学界与社会的评价

艺术界认可:国画大师关山月称其“震撼人心,体现民族精神的鼓舞”,中国美协顾问华君武亦赞其“气魄宏伟,足见毅力与认真”。

媒体定位:《人民日报》将其定义为“见证百年历史,荟萃风云人物”的史诗,《光明日报》则以“笔透百年”概括其时空穿透力。

公众影响力: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广东年鉴》收录,成为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与历史的重要文献。

 db343k1fvj40zm1iwh.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总结

《大世纪》不仅是李书成个人艺术成就的巅峰,更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融合历史叙事与艺术创新的里程碑。其艺术价值在于技法突破与史诗性表达,历史意义则在于对民族精神的凝练与时代命题的回应。正如李书成所言:“绘画是我纯粹而怒放的生命”,这幅作品正是他以画笔为媒介,对百年中国最深情的礼赞。

db343se1myrsnllkkn.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db3441434x6x3kk3nj.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db3447mrx9defghie6.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db344fj4un8lidttns.jpg

《中华颂-大世纪》局部

 

db3465juoohopja6m5.jpg

李书成与油画《中华颂-大世纪》

db346d03vv5aphmufd.jpg

李书成在90年代创作油画《中华颂-大世纪》

db346k5cn8mghcn0yz.jpg

2002-8-31“人民艺术家”郭兰英亲临《中华颂-大世纪》油画作品现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