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苍苍,草眛茫茫,云行雨施,日月霞芳。在自然大千之中,众生芸芸与独善其身也许是我们不得已的两种选择,我们人属于群体性组织,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去完成共同的事业以及维持社会的公正秩序,而我们又是具体的个体生命,必须谨慎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以尽量避免碰撞他人的所得利益与私存空间,这就是矛盾!这就需要宽阔胸怀与高尚格局。其实君子与小人本非道德之别,而是胸怀之别,或言“君子慎独,小人慎群”,我觉为人当是两者皆纳,群慎者独亦当慎,从慎群到慎独或复从慎独到慎群,其之谨慎与包容即是一种人性品质要求,也是一种社会道德要求,亦是一种他律自律要求,最亦是在群体生活之中或者独处暗室之时所显出的一种表里如一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内心宁静、淡泊致远的精神状态。
自然万物之欣欣向荣皆因来自日月星辰云风雨露等集体能量的共同作用的结晶,非一种力量所能贯彻其尔!人之所存状态不过群居与独处耳,故人之所莅憯吝,不过在群言失与独处行过矣。古之王天下之圣贤,之所以能治国安邦平天下者,乃上应天道下顺民心矣。天道浩浩,地道茫茫,人道荡荡,然偏悖者居多,行之者寡矣。
《中庸》曰:“国之将升,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中国历经百年图治,瑞相渐华,然国民之群慎言独慎行之教,尤待膏泽。慎群易而独并却难!他律易成而自律却难!在一个群体中,由于大众的相互监督、相互鞭策、相互鼓励激励等原因,每个独立的个体在大环境的压力下,相互迁就,高度自觉,言行收敛,大家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或者集体规章、制度、原则等为人行事,不做出格耻己之事,不做害群之马,努力做到群体中的谨小慎微---即“慎群”比较容易成就。但在独居一隅之时,即使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之时也敢违天恶地,所以做到“慎独”即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等却不是一般常人功夫之所能及的。是故从慎群到慎独,足见其个人的修养功夫的由浅入深之程度,芸芸众生孰与此行?
天人合一,云水无异,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没有万物之养当然就没有人类之狂澜。但不管慎群还是慎独,必须从慎始做起。面对滚滚红尘之浩荡,面对名利财色之诱惑,往往点滴星火可能燎原,对于正念可能向邪欲迁流苗头要有坚定的意志认识,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从根本上自觉地不越雷池一步,也不存却侥幸之心,此为何等之难!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以超然之心行红尘之事,以无住之心行人间之事,当今时代难于上青天!这不仅需要个体意志的坚定,更需要国家教育政策的有的放失之改变及正知正见之思想导向的正确调整。
不管慎群还是慎独必须从自我文化修养开始!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格物、致知、正意、诚心乃至修身齐家其实是文化修养逐层积淀的过程,文化教育不是知识教育!国家教育之目的不是培养知识型劳动大军,而是首先将国民培养为合格的有文化修养的公民,然后再将其培养为合格的技艺劳动者。而合格公民之培养需要文化教育,合格劳动者之培养需要知识教育。中国百年来文化教育的丧失和知识教育的兴起是当代中国思想乱象的根源所在。
悠悠闲思,遍察东西,言不及行,行不及心。慎群与慎独需要个体内心改造与国家思想导向相互配合,此乃犹如一池露天污水,水中之物焉有不染之理,虽言莲之出泥而不染,但其茎根却依在污水泡沫中,泽畔清风中莲香四溢焉称芸芸独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