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简历】
王志华,中国当代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画院国画高研班;师承国画大师石齐先生。
王志华曾在北京、上海、重庆、山西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在北京 、广东东莞建有王志华艺术馆。

欣赏王志华的画作,扑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有,有现代的伟人肖像、窈窕的少女,他的每部作品都给我们带来一帧小照,一则典故,一段历史,一个传说。画如其人,艺本相通,在王志华身上得到了自然而贴切的体现。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勤奋执着的求索精神,为他的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并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孜孜以求地在水墨人物创作领域播种、耕耘,收获是令人欣喜的,多年来,他的作品在一些全国性的重要展览中崭露头角,并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明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和学术方向,显示出高瞻的视野和强劲的实力。

王志华的作品的“内在生命”并非随手拈来,而是对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场面、道具反复筛选和重组的结果。要获取作品的“内在生命”,既要认真
真正的艺术是有生命的,判断作品的优劣,不仅要看他是不是完美的形式结构,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无“内在生命’。写实主义水墨画是十分重形神,同时也是十分重笔墨的,只有同时具备两种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进行写生和创作。因为水墨人物写生不是墨戏,而是在严肃的再创作,是学术层面上造型与笔墨。水墨人物画中的形是经过画家心灵的感受和艺术处理后的审美层面上的形,是艺术的表现而自然的再现。

王志华是一位热爱生活有情调的水墨画家,为刻画人物生动准确,练就瞬间素描硬功夫,工作之余,他常常背上画夹,遍游各地,他的深入自然,不同于常人的走马观花,更不是游山玩水。他在深入自然的过程中,除了感悟自然之美,更发现富有诗意的瞬间。他认为,只有深入自然,才能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把从自然界发现的具有诗意的美好瞬间,转化为鲜明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他把自己融入自然,让自然界的山水草木、花鸟鱼虫、风云雨雪,沉淀在自己的大脑里,成为自己可以信手拈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水墨人物画的精髓就在于用轻松而丰富的笔墨写意,表现出严谨而生动的形象。艺术是有生命的,把生活中打动人的瞬间通过自己的画笔展现出来。挖掘艺术和生活血肉关系,在艺术和生活之间寻找其闪光点,用以形成生动而富有魅力的画面,只有深入生活,深入民族地区透过外表深层次挖掘民族文化,用心去感受自然美,オ能全面而丰富地表现其立体的人物形象。

就人物画创作而言,艺术、生活、审美三者互相关系,都是画家去思考的美学议题。艺术表现生活,艺术为人生,艺术是生命的形象,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来自活热的生活和艺术实践。水墨写意人物画,贵在情感的表达与渲染,王志华平素为人正直豪爽,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因此他有创作大典故、大人物的冲动。
在王志华的人物画创作中,特别抓人眼球的还有刻画人物的细节和情节,从王志华的画作中,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些人物的神韵与生动,甚至能听到画中人的朗朗笑声。
用王志华自己的话讲,“总之我的作品和艺术成果,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人民。”这读出了一个画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作为一个画家,画画是给人看的,画作予人观赏、审美,这也创作目的之一。那么,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把美奉献给人民,回馈给生活,以实现艺术审美的全过程,是王志华正在做的,也是一直在做的。

墨色传情神为贵 乐风戏魂画中融
——观赏王志华水墨人物部分画作有感
关益全
在我从事专业音乐与戏曲艺术的50年间,除认真而专注地完成本职的各项工作外,伴随我的最大业余兴趣就是“艺苑拾(摄)影”和观赏灿烂丰富的美术佳作与墨色天成的书画作品,这是我从中吸取艺术营养,拓宽艺术视野的重要途径。数十年间我参观了诸多的画展,结识了许多美术界的画家朋友,王志华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现为京都画院院长,当代实力派画家的王志华性情憨厚、朴实、待人诚挚、谦逊,创业志向高远,创作极具才华。他在书画方面所表现出的人生修养和意识与境界:让人振奋、让人陶治、让人生命激情向上。他所创作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作:讲笔墨又讲文辞含意,讲功力又讲才情韵趣。《双清别墅》、《东方红》、《公仆》、《忠诚的战士》、《开创未来》等作品,运用生动简洁的笔墨语言,清晰流畅的线条

画家王志华的人物水墨画除了以伟人为题材也偶画一些有关方面的事件、艺术名人、大师、佛事等。他的大量作品多以我国西南、西北少数民族的丽人形象入手,创作了一系列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作品。诸如温柔、含蓄特质的《南国情韵》、《枇杷女》、婆沙摇舞之态的《新疆姑娘》、《高原情》、窈窕少女,

王志华在他撰写的《感悟艺术、感悟人生》,—文中当他谈到绘画大师们的艺术程式已很完美成熟的感悟时写到“好比听交响曲,由于整体结构的严密性,每一呈示部,再现部都会有很好的旋律与情感……”。作为画家的他,不但热爱音乐、懂音乐,而且经常听着高雅的交响乐名曲和民族民间乐曲挥毫作画。
一位著名音乐学家曾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绘画作品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技法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美妙的音乐能够为人们展现出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情感画面。他用欣赏音乐的愉悦情怀,用其画家的心灵与感受,描绘出具有视觉审美效果而富于画面音乐律动感的力作,如表现来自慕土塔格山那冰川高悬、景色壮丽的《冰山上来客》、舒展跳荡的《天山之舞》、炽烈奔放的《大板城的姑娘》、充满十二木卡姆音律动感的《载歌行》和极富南国情趣婀娜多姿的《春声》与《叶笛传情》等画作,均以大家熟悉的歌曲和带有鲜明少数民族舞韵含意的标题为画命名,从而通过音乐与绘画的内在联系,节奏与画面的巧妙结合,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他的绘画与音乐的关系。

画家运用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节奏,浓淡各异的色彩,对其人物个性风格和各具的姿态在吸取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去扩大绘画的领域,增强绘画表现力的探索中,饱含墨色的笔触赋于画面以巨大的精神活力和美的感觉,引导人们向往崇高美好的典雅情操。

特别是他的水墨人物画新作《雨打芭蕉》和《贵妃醉酒》个性风格鲜明、视觉效果清新。不但在创作水平和绘画技艺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和进境,而且与音画律动的理念丝丝入扣。在《雨打芭蕉》多人物组合形成的结构组合设计均保持着水墨人物画特有的绘画性与技法方面的笔墨情趣追求,通过借鉴音乐体验的内心感受,使其画作更加生趣别致、丰富耐看。如画中左边头戴现代变形而稍加绣饰斗笠的乐女,坐式横着持笛,头正肩平眼视前方,双手举笛两肘下垂,左右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自然弯曲,分别依次开闭音孔,小指手指尖随附笛侧与其它手指配合,给人以时起时落的动感,加之双唇稍有收缩中央紧贴唇孔,仿佛缕缕乐音从笛声中传出。画面右边中间的俊女双手捧握笙斗待吹与笛和韵,右上方头戴斗笠席腿端座与下方佩戴花环

《贵妃醉酒》这幅表现梨园戏魂的创新佳作,按照造型程式特色的构成因素对其人物进行俊扮美化的化妆扮相和色彩不太浓艳的色调对其人物的心理状态给以刻画入微的渲染。通过鬓发的图案编织处理和对面部

王志华在水墨人物绘画方面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和硕果,得益于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扎实功力,得益于他对生活与社会的情感取向,得益于他与时代的音符同步和谐,与人民的需求贴近,得益于他艰苦耕耘不断探索与奋进求新的精神。他正值盛年,大有可为。深信他通过尊重传统真谛与精髓、借鉴西画技法,大胆创新求变的创作实践,必将在水墨人物画作方面走出一条别具特色而个性鲜明的成功之路。
2010年4月28日完稿





彪形大汉笔下的
与志华分别有十多年了。他是个极重感情的人,我们虽在两地却仿若咫尺,音信未断过。到北京后,志华的画艺突飞猛进,获奖无数。前些时,王志华在韩国举办了画展,作品《母亲》好评如潮。一沧桑老妪满面沟壑,目光纯净甚至有些木讷,但那超越国别种族的伟大无私的母爱,却感动了无数韩国人,许多人驻足之前默默流泪。
王志华,辛集人氏,浓髯如虬,虎背熊腰,相貌堂堂。有趣的是,这条彪形大汉笔下的作品,却多以少数民族的妙龄丽人入画。《天山之舞》《惠安女》《傣家女》《葡萄熟了》中的窈窕少女,个个花容月貌,婀娜多姿,手如柔荑,腰纤如柳。她们或眉拂春山,眼横秋波,或回眸浅笑,细语低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志华先后就于河北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中国画高研班,画技功底扎实,极具造型能力。
虽然画的是妩媚娇柔的女子,但志华的用笔却端的狂放,笔墨如风,气韵如云,勾、皴、点、染、泼诸法并用,满纸云烟,墨彩交融。难能可贵的是,在他酣畅淋漓的墨韵中,人物却极为生动传神,呼之欲出,有人形容是“美得令人心颤”。
王志华的作品之所以耐读、耐品,得益于他力营造的意境美。其水墨人物画新作《雨打芭蕉》极具个性,画面清新,多人物形成的结构组合充满着律动感,体现了水墨人物画特有的笔墨情趣;温柔含蓄的《南国情韵》、《枇杷女》,娑婆摇曳的《傣家女》、《苗寨春韵》,用笔洗炼而富有生活气息,绘画手段中的黑白、虚实、疏密、轻重、浓淡被画家调动得游刃有余,形成了变化多端的布势格局,烘托出不同人物多彩的性格特质,正是“墨彩流淌,韵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