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发现 商业 生活 文化 书画 公益 阅读 教育 科技 娱乐 专题 图片

三木秉凤诗文选:战略之首是不战而胜

《道德经》曰:“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就是海纳百川的东方胸怀。竞争与谦和是人类文明在东西方的两种表现形式,西方崇尚霸道,目光短浅,利益至上,故而在弱肉强食中使用战术殖民掠夺;东方崇尚王道,偃武修文,高瞻远瞩,重视战略,道义至上,故不战而屈天下之兵。

战略与战术,本乃古之兵道的两种思维模式,今已向各行各业全面推进,而其基本精神又来自于自然之道。茫茫宇宙,人如尘埃,大千世界,事如草介。但任何运行都有其轨迹,匆匆旅程中,不管处于社会何等阶层,从达官贵人豪门大户到草根阶层凡夫俗子,我们不仅需要物质基础来满足人类需要,更需要在社会文明的发展变化之中留给后人永恒的精神,从某种意义讲我们的思想深度要胜过我们的物质广度,因为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而思想却会永远地沉淀于人类文明历史之中,并升华为文化代代承传,而文化中则是最为亘久的是战略思想。

战略本质就是全局观,而大观世界之万事万物本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宇宙整体。所以我们思考任何问题必须从宏观上、以长远的视野、全面地客观地分析事物的现象及支配这些现象的内在规律,而这种思考就是战略思考,基于这种思考所形成的思想就是战略思想。 犹如东西方军事思想,西方军事思想几乎都是指导通过战争如何击败对手,而东方兵略的最高军事思想不是击败对方,而且化敌为友,从而形成我方力量中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不战而屈天下之兵,即不战而胜。西方军事中的"战无不胜"与东方军事中的"不战而胜"哪个更好呢?当然"不战而胜"的是东方文化的一元选项。任何事物的发展追求,不是西方二元文化下的一分为二,而是东方一元文化下的合二为一,和谐共荣之思想就是东方战略思想的主轴。争与和,这也是军事文化与军事知识的差异。

中华文明蕴涵的骨干思想都是战略思想,故而文明恒久,文化精博。若用东方的战略眼光看世界,未来人类文明将无限美好,若一个文能普世、武能偃兵的泱泱大国影响世界价值走向,则世界绝对是另一番共荣和谐的景象。一寒一署继往察来,阴极阳复阳极晦生,云行雨施,普慧万物,风水轮转,和谐共生,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也是人文规律,人类文明需要在人类阴阳太极之中共性平衡,所以一切战略其实就是对客观外界现象的规律性认识,战略思想实际就是运用规律达到战略目的的思想。对规律性的认识一旦升化为战略思想,那么它就对所有现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不管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政治规律,还是军事斗争规律。

当然一个民族战略思想的形成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天文历史及社会实践规律的高度概纳。战略不是谋略,战略作为一种艺术意志,抽象地存在于人的思想之中自悟自成。战略表现在它的全局性、方向性、预见性、长远性和文化性。战略的最高目的就是促使对立阴阳走向太极合一,即和平共处互利共赢,而失败的战略却是阴阳离决即矛盾的双方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孙子兵法》谋攻篇曰:“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胜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责任编辑:三木秉凤

上一篇:“百花杯”:给孩子一个审美表达的舞台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

首页 | 综合 | 发现 | 商业 | 生活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阅读 | 教育

Copyright © 2018-2026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805378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