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发现 商业 生活 文化 书画 公益 阅读 教育 科技 娱乐 专题 图片

三木秉凤诗文选:羞望遥无语,飞韵上眉腮

青莲煜瑶台

娇态婀娜来

再顾罗衣影

流风回雪白

羞望遥无语

飞韵上眉腮

明月来相照

何苦独徘徊

《弟子规》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自古君子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这里的“文”又是什么呢?此是之文就是学问!就是文化。一切学问皆以觅道为绳,从学问中抽象概纳出规律性东西,这就是文以载道,以化天下。知识与学问的区别在于:知识喜博,学问载道。求知靠勤,需要韧性;求学日损,需要悟性。人大都容易掉入知识的迷淖而难以自拨,因而需要学问家点化玄机,从这层意义讲,学问属于方向,知识属于力量,学问属于形而上,知识属于形而下。所以,知识属于量的积累,学问属于质的豹变。《易传》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思变通之理是宇宙万象之根本规律,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超自然现象皆是现象而非本质,而事物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道,中国文化虽说博大精深,但却一道而贯之。

《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深奥难解,却又不得不解,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文以载道而言,学问之道不是知识与术数的量变积累,而是领悟宇宙本质及生命意义的自然贯通,这就是天人合一中道法自然。孔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何以言此?道之难行,过犹不及,惟效中庸,不偏不倚。中庸是什么?就是事物运行的自然而然的分寸尺度。为人处事即不可不及,亦不可过之,这就是“度”。

什么是“度”?它是限度、适度、高度、浓度、深度、角度、法度、制度、气度、量度等的抽像总称。度是什么?度是从事物的起始点到临界点之间的距离,是尚在拐点关节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之内,事物的本原性质保持不变,突破此之拐点,也就超越临界点,事物的性质就发生改变而成就另类事物,这也是关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基本原理,也是知识积累而化为学问的途径。所以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发展是否超出了性质发生变化的限度。

学问从哪里来?从文化教育与道德修养中来。当下由西方引导的世界教育潮流的错误之处,就是重知识而轻文化,当今趋势是人人争学知识,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文化中才蕴含着大道方向。君不见很多莘莘学子有知识无文化,有学术无学问,有能力无德力,有雄心无道心,从而迷失了生命方向。文以载道而化天下,中国文化教育万年不变,一道贯之,且以“道德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善”作为其核心价值,这就是人文方向,这么人文教育;西方知识教育以术数技能为主,日新月异,见异思迁,后浪推前浪,具有排山倒海的实践力量,这是知识教育。那么对于力量与方向?谁更重要或谁当优先呢?道与术哪个更重要呢?知识与文化之间能否走出中庸之道呢?

责任编辑:三木秉凤

最火资讯

首页 | 综合 | 发现 | 商业 | 生活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阅读 | 教育

Copyright © 2018-2026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805378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39号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