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沪梯子
(文章内容:19世纪、西方·莫奈·油画·光影与颜色;21世纪·东方·贾越云·中国画·稻垛·诗韵与哲理。
2025年上海的天气令人捉摸不透,忽而凉凉的,忽而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我这快退休了人了,便趁着放暑假,从沪上大学驱车躲进浙江黄茅尖山里避暑,时不时坐在老树下翻看西方莫奈的油画,看着油画大师莫奈的光影变化的麦垛画,我便想起小时候见过的中国农村的稻垛,顺手在手机上搜了搜稻垛。这一搜,忽然看到了中国诗画融合型画家贾越云画的稻垛画。细看,贾先生的稻垛画也很有特色和文化底蕴,他主要画湖南湘江河、北京永定河、台湾淡水河,这三条河沿岸的稻垛。查阅资料,得知贾越云曾画有著名画册《忙碌在山水间的袁隆平》,由国家公费出版后,广受好评,并流传到数十个国家。贾越云的画朴美空灵。
艺术表现:光影革命与传统笔墨的对话
油画大师莫奈的麦垛画以光与色的瞬间捕捉为核心,通过系列化创作探索不同时间、季节下麦垛的光影变化。例如,《吉维尼早晨的麦垛》用冷紫色阴影与暖金色麦垛的对比,凝固寒冬农事的静谧。他摒弃传统透视,以破碎笔触和色彩并置营造动态光影,将麦垛转化为光的容器和生存的倩影。
中国画大家贾越云的稻垛画则以水墨晕染与书法线条为载体,如《晓风逸江图》中稻垛的粗粝质感与丹顶鹤的灵动姿态结合,形成虚中见实的东方意境。他融合道家哲学,以留白象征天地之气,笔墨节奏呼应生命和农耕时序的流动。寓意生存的艰难,生命的可贵。
对比:莫奈以科学理性解构农耕实体,贾越云以哲学感性升华文化符号。感光悟影的莫奈,将西方光影学融入麦垛画,画时光的变化,是光影与颜色的交响曲;访川悟道的贾越云,将东方道哲学融入稻垛画,画多维的变化,是诗韵与哲理的和谐曲。二人隔代对话,构筑成西东方农耕文化的时空融合。
文化内涵:工业文明与农耕伦理的镜像
贾越云画的是生命礼赞。贾越云的稻垛画则承载中国传统与现代农耕伦理,如《感恩稻垛赋》中稻垛被赋予庇护苍生的神性,《袁隆平月夜问稻图》中,稻垛与丹顶鹤、茅屋、月亮共同构成天人共生的哲学观。他通过《中华南北东西四垛图》展现地域农耕智慧差异,强调农耕文明对生命、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哲学根基:瞬间永恒与生生不息
莫奈将麦垛视为时间的容器,如《麦垛》、《麦垛雪景清晨》、《谷物垛》等,通过同一视角下晨昏冬夏的叠加,将农耕周期压缩为瞬间体验。他在信中坦言追赶太阳的焦虑,快速笔触实为对农耕劳作节奏的诗意转译。
贾越云以道家三界相连的思想构建稻垛的时空观,如《北京永川麦垛图》、《湖南湘川稻垛图》、《淡川逢读史记农夫图》中的稻垛麦垛,暗喻“春种秋收”的永恒循环。传统农耕文化怎样转化成机械、电子、智能农耕文化的历史突变。应证东方道哲学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理论。传递农耕文明对自然节律的敬畏。
对比:莫奈捕捉瞬间的光色变幻,贾越云追问永恒的生命循环。二者分别以西方现代时间观与东方古典时间观诠释农耕本质。
跨文化启示:
莫奈打破学院派规训,以印象派技法解构麦垛实体;贾越云则融合团扇、绣品、瓷画等东方工艺,如《忙碌在山水间的袁隆平》系列,以三河派笔墨将稻垛稻禾升华为科学家精神符号。二者均通过艺术语言革新激活农耕文化主题,构筑农耕美学的全球对话。
莫奈的麦垛警示工业化对自然的异化,如《日落时分的谷物垛》用光斑消解实体。贾越云的稻垛呼吁守护土地伦理,如《垂钓念贤图》、赋文《田土岂可荒芜哉》中,都有着稻垛稀少的隐喻。共同构成对生态危机的跨世纪回应,成为生态意识的殊途同归。
历史语境与当代价值
莫奈画的是现代性先声。其麦垛系列被视为抽象艺术的萌芽,从中看到色彩脱离了物体,预示了农耕主题向精神符号的转型。
艺术对生存的追问
贾越云长期探悟中国永定河、湘江河与淡水河,观察流水与生命,及沿岸民生的变化。贾越云是擅长表现东方道与生的中华三河派艺术代表。
莫奈与贾越云的农耕主题创作,虽隔海相望、时隔百多年,却形成深刻的隔空对话:二人共同揭示农耕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双重命运——既是被现代性解构的对象,亦是重构精神家园的基石。这种呼应不仅跨越地理与时代,更彰显艺术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永恒追问。
莫奈简介
克劳德·莫奈1840年-1926年,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改变了西方艺术史的走向,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一生画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麦垛。他就是在麦垛等自然景物的创作中发现了光影关系与色彩理论的新的篇章。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最终成为了现代艺术的鼻祖。专注自然,从自然中汲取艺术养分。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贾越云简介
贾越云,1957~,著名诗画融合型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长沙黄埔书画院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员。贾越云是齐白石第三代艺术传人、汉代思想家贾谊第七十二代孙。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坛特异三十六画家》网上,依年龄贾越云名列第22位。定居长沙和北京。贾越云长期探研中华三条河和胡杨林,观察三条河两岸的风景和民生,思悟生命,感悟道哲学。将东方道哲学融入绘画。常画山水、兰花、稻垛、胡杨、丹顶鹤等等。每幅画上都题写了自己的格律诗。贾越云的美术著作《忙碌在山水间的袁隆平》画册,由国家公费出版,并被北京长安街读书会选为适应全民阅读的优秀书。(经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