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发现 商业 生活 文化 书画 公益 阅读 教育 科技 娱乐 专题 图片

笔墨间的赤子心——卢森书法的意与境

【个人简介】

卢森,男,笔名梦尘、三木,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策展人,原籍广西邕宁县、今南宁市青秀区人。1967年6月生。1985年9月高中毕业后考入四川重庆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学习工业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其间,开始接触中国书法。之后,一直保持浓郁的兴趣和爱好,并开始走上探索中国书法艺术之路,如参加南宁书画夜校学习、参加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完学习等等。同时,还坚持自学文字学、哲学、美学、古代汉语等相关知识。现主要从事公共关系探索与研究、文化交流、艺术策展、书法教育、书法创作等工作。

其书法初学柳公权、二王,之后,于商周文字、秦汉石刻、晋唐书法、以及宋元明清均有所涉猎。从1985年自学开始,先后受教于启蒙老师罗教亨先生,1991~1993年参加著名艺术家齐白石之子齐良迟先生执掌的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书法专业。之后,转益多师,如分别受益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玉良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全军美术高职评委柴京津等老师。

他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在于他的灵性、悟性与执着。他崇尚严谨治学,呼吁书画家应当牢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方针及探索精神;同时,他又广学博取,并深入生活、深刻体会,初宗唐法,然后结合自身的思想与智慧,创作出积极、健康的、符合历史和时代需要的、传递正能量的作品。纵观其书法作品,线条圆润厚实、或苍老凝重,或清隽飘逸,或劲俏挺拔,布局则严肃缜密而变化丰富,黑白相间而虚实相宜,或婀娜多姿、芳香袅袅,或翻江倒海、波涛汹涌,形成了以传统为主但不激不励、典雅自然的书法风格,尤其在运笔、用墨、结体和布局等方面,既继承传统又能自抒已意,或行或草,或简约或缠绵、或刚劲或柔润,完全体现出中国书法的“中和美”,尤擅篆、隶、行、草等诸书体。

四十年来,其书法作品曾在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当代中国书画家与收藏家北京交流展、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中国梦—盘古艺术首届网络书画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入选或获奖,而且,自1997年3月起,“卢森书法三人展”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首次亮相,2000年10月,由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卢森书法作品展”则再次在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展出。

 

作为独立策展人,他先后成功组织、策划、参与全国大型文化工程—马帮贡茶万里行(广西)书画展、“魅力西部—全国优秀中青年画家(广西)写生创作活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广西书画名家赈灾义卖”、“回归:广西精锐名家作品巡回展”、“中国梦.书法梦--2017绿城迎春作品展”等系列书画实践活动,为推动、宣传书画艺术交流、促进社会各界对书画事业的理解与支持,分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果。

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数十年来,他还坚持指导大中专院校书画社团组织开展工作,并致力于组建书画培训机构,热心为老、中、青、幼书法爱好者(包括外国留学生等)传播、教育书法文化知识,因此先后被聘任为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院校客座教授、学生社团指导老师,以及广西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教育培训基地、南宁市碧翠园学校、南宁市兴贤小学等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指导教师。

总之,其作品和事迹已由《文化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广西日报》、《秦皇岛晚报》、《南国早报》、《南宁日报》、南宁电视台等媒体分别给予宣传与报道,还分别被收录于《大家风范—2011艺术名家之路系列丛书.书法卷》、《中国艺术经典收藏》、《新中国美术选集》等大型典籍。

1993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广西分会后,至今已先后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研究院、文化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文化部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中宣盛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创作员、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联络交流委员会委员、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红年华书画馆首席艺术顾问(福建)、福建开元盛世书画院院委、云南会宁书画院艺术顾问、南宁市人大书画院艺术顾问等。

笔墨间的赤子心

——卢森书法的意与境

观卢森(笔名梦尘、三木)的书法,最先触到的是一股不加修饰的赤诚。这位从邕宁故土走出的书者,将岭南的温润与坚韧揉进笔墨,在点画流转间,既见传统的筋骨,又显当下的性情,恰如他的笔名“梦尘”二字,于尘世烟火中守着一份笔墨初心,在“三木”的沉静里透出向上的生机。

卢森的书法,最动人处在于“活”。他写楷书不泥古板,横画如舟楫破水,藏露之间带着自然的律动;行草则见性情,笔锋辗转似有风雷,却在狂放处留一丝收敛,像邕江的浪,奔涌时不忘岸边的芦苇。这种“活”,源于他对传统的深研——临《兰亭》悟其逸,摹《祭侄》感其烈,学米芾取其纵——更源于他作为教育者的敏锐,在与笔墨、与学子的朝夕相伴中,他懂得如何让经典的养分融入当下的笔端,让书法不只成为技艺的复刻,更成为情感的出口。

作为策展人,他的眼界为书法注入了更开阔的维度。在他的作品里,能看到对“书法如何走进生活”的思考:一幅斗方小品,或许是寻常巷陌的闲语入题,笔墨间带着市井的暖意;一幅长条巨制,又可能以家国情怀为骨,笔力千钧如见山河。这种“大”与“小”的兼容,让他的书法既有案头清供的雅致,又有厅堂陈列的气象,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隔阂。

说到底,卢森的书法是“有根”的。那根,扎在南宁的水土里,是青秀山的苍翠,是邕江水的绵长;也扎在对书法教育的执着里,是他教学生“先做人,再写字”时的郑重,是他看着笔墨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生机时的欣慰。所以他的字,笔笔有来路,字字有温度,如同一位老友在纸上与你对话,不必言说太多,便懂那份对笔墨、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书坛,多见技巧的炫技,少见性情的流露。而梦尘以“梦”为引,以“尘”为基,在笔墨间守着一份清醒与热忱,这份坚守,本身就是对书法最好的注解。


 

 

 

 

 

 

 

责任编辑:消息

上一篇:【德艺双馨】当代著名杰出艺术家:赵纯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

首页 | 综合 | 发现 | 商业 | 生活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阅读 | 教育

Copyright © 2018-2028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805378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39号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