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团体标准专项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发起编制的《公共交通领域心脑血管疾病应急救助规范》团体标准进行了评审,标准全票通过专家评审,大家一致赞同并建议“充实、调整、修订、完善”标准文本后予以发布应用。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团体标准专项办公室负责人张庆民主持了评审会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晶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主持了专业评审环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旅融合发展分会副会长、原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徐焕然、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主任医师王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静、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张伟、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护师刘艳俊等组成专家组成员,进行了严格评审。各位专家从团体标准的科学性、专业性、可操作性及引领性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评审与深入探讨,现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给出了书面意见并投票表决,一致赞同标准发布。
本团体标准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副主任贺晓楠、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岳伟作为牵头起草人负责整体编写工作。评审会上,贺晓楠教授作为标准编制组成员代表,汇报了团体标准的编制过程、取得成果、补充说明等,完成了专家质询、讨论与解答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事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金擘表示,将充分吸纳各位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内容,加快推进标准发布实施工作。
本标准的编制,是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级社会组织参与推动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具体行动。此标准是我国首个关于公共交通领域心脑血管疾病应急救助工作相关的团体标准,系统规范了公共交通领域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流程,急救设备配置、从业人员培训等内容,制定了不同场景下的标准化处置方案。标准发布和实施后,必将为推进我国公共交通应急救助体系标准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推动提升“地铁、高铁、机场、海域”等公共交通场所的应急救助能力,为亿万乘客、旅客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团体标准专项办公室主管李春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子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委员会魏巍以及北医源创始人刘文龙等全程参加了会议。(王景芝 摄影 蔡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