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 商业 生活 文化 书画 公益 阅读 教育 科技 娱乐 专题 图片 关于我们

天长市新天正生活超市“包子明星”:烟火气里藏着好味道

清晨六点的天长市伟业美食广场,晨光刚为街道镀上一层暖金色,新天正生活超市门店内的黄花塘农家包子铺前,已经排起了不算短的队伍。从上班族攥着手机焦急等待,到晨练老人提着菜篮耐心排队,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橱窗后不断冒着热气的蒸笼上 —— 这里的黄花塘农家包子,如今已成了天长人早餐清单上的 “硬通货”,每天 2000 多只的销量,藏着属于小城的烟火气与好滋味。

“要两个肉包、一个菜包,麻烦快点,赶时间上班!” 家住附近小区的上班族李女士一边扫码付款,一边熟稔地和店主打招呼。她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天都来买包子,“外面不少包子要么皮厚馅少,要么调味太重,这家的包子咬一口能吃到实实在在的馅料,还带着点农家的清香味,吃着放心。” 话音刚落,店主就递过装着包子的纸袋,刚出锅的包子还带着烫手的温度,撕开纸袋的瞬间,肉香与蔬菜的鲜香便扑面而来。

盱眙县黄花塘农家包子品牌的创建者陈金玉,是土生土长的黄花塘镇人,做包子的手艺是跟着家里长辈学的。“以前在老家做包子给邻里吃,大家都说味道好,后来想着来城里试试,没想到在盱眙一卖就是十五年。” 陈金玉笑着说,能有如今的销量,靠的全是 “实在” 二字。为了保证包子的口感,每天凌晨三点,陈金玉和家人就会准时起床准备食材:面粉要选筋道的高筋粉,发酵时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包子皮松软却不塌;肉馅用的是当天新鲜采购的五花肉,肥瘦比例精确到 3:7,再加入自家熬制的酱油和少许姜末去腥,不添加任何香精;菜馅则选当季新鲜的青菜、韭菜、麻菜,焯水后挤干水分,搭配少许香菇丁提鲜,每一口都能吃到蔬菜的脆嫩。

“你看这包子皮,捏的时候要保证每褶大小均匀,蒸的时候火候也得拿捏好,大火上汽后转中火,12 分钟刚好,多一分钟皮就老了,少一分钟馅不熟。” 陈金玉一边演示包包子的手法,一边介绍。只见他手上动作飞快,一团面团在掌心揉圆、按扁,放上馅料后,手指翻飞间,18 道均匀的褶子就出现在包子边缘,捏合处小巧精致,活像一个个胖乎乎的 “小元宝”。刚包好的包子整齐地码进蒸笼,随着蒸汽缓缓上升,整个超市里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不少原本只是来买日用品的顾客,也忍不住停下脚步,加入了排队的队伍。

“我孙子就爱吃他家的豆沙包,说比蛋糕店的还好吃。” 今年 68 岁的张奶奶,每周都会专门坐两站公交来买包子,“豆沙是他们自己熬的,没有那么甜,能吃到红豆的颗粒感,给孩子吃我放心。” 除了经典的肉包、菜包、豆沙包,陈金玉还会根据季节调整口味,春天的荠菜包、夏天的冬瓜虾皮包、秋天的萝卜丝包、冬天的白菜豆腐包,每一款都带着时令的新鲜,也成了老顾客们的 “期待”。

新天正生活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引进黄花塘农家包子铺,这里就成了超市的 “流量担当”。“一开始每天也就卖几百只,后来靠口碑慢慢传开,现在每天能卖 2000 多只,周末和节假日还要更多。不少周边乡镇的人,专门开车来买,有时候早上十点多就卖完了,还有人没买到,特意打电话预定第二天的。” 负责人笑着说,包子铺不仅带火了超市的早餐生意,也让更多人知道了 “黄花塘农家味”,有时候外地游客来天长旅游,尝到包子后,还会打包几袋带回去给家人朋友。

临近上午十点,蒸笼里的包子已经所剩无几,陈金玉开始收拾操作台,准备食材,马上再包。“做包子是个辛苦活,但看到大家吃得开心,就觉得值。”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满是满足,“以后还会坚持用新鲜食材、传统手艺,让更多人吃到咱们黄花塘的农家好味道,也让这口烟火气,一直留在天长人的早餐里。”

阳光透过超市的玻璃窗,洒在还带着余温的蒸笼上,排队的队伍渐渐散去,但空气中的包子香味仍未消散。在天长这座小城里,黄花塘农家包子不仅是一份早餐,更是一份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用最朴素的味道,留住了人心,也留住了属于小城的生活气息。【丁立高】

责任编辑:丁立高

最火资讯

首页 | 发现 | 商业 | 生活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阅读 | 教育 | 科技

Copyright © 2018-2028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805378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39号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