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 商业 生活 文化 书画 公益 阅读 教育 科技 娱乐 专题 关于我们 品牌人物

执楫破浪济苍生 岁月为证筑丰碑——民营企业家马九虎的传奇人生

作者:张天林 张雯

2025年9月7初,西北罗山脚下,苍松含悲,秋云低垂。数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亲友、同仁、受助者齐聚于此,共同送别一位用生命诠释企业家精神与大爱的传奇人物——民营企业家马九虎。八月十九,这位年仅56岁的实业家在与病魔抗争一年多后,于他亲手创建的红寺堡红粉佳荣酒庄安详离世,留下跨越半个世纪的奋斗史诗与无数被照亮的人生。

从黄土高坡到西北热土:一个农民儿子的逆袭之路

1970年,马九虎出生于陕西子洲一个贫苦农家。少年时期,他便以拦羊放牛、春种秋收撑起家庭重担。尽管未能接受高等教育,但生活的磨砺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20世纪80年代,他摆过地摊、开过饭馆、经营录像厅与舞厅,甚至创办食品加工厂、养过客运面包车,几乎涉足当时所有新兴行业。他豪爽仗义,常以微薄收入接济他人,却也因此屡屡入不敷出。但正是这份“心慈手软”,让他在乡邻中赢得了“七哥”的尊称。

1995年,36岁的马九虎怀揣一张单程车票奔赴天津,从煤炭生意白手起家。他以诚信与胆识闯出一片天地,更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胸怀,成为数百名陕西同乡的领路人。在他的扶持下,一批批创业者从天津走向全国,他本人也被誉为“津门陕商领袖”。

扎根红寺堡:用实业书写移民热土的脱贫史诗

2004年,正值事业巅峰的马九虎做出惊人决定:将资金转向实体产业,奔赴西北最大移民搬迁地——宁夏红寺堡。这片曾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干旱土地,因他的到来焕发新生。

教育破局:为孩子点亮希望之光

初到红寺堡,马九虎发现当地儿童普遍缺乏学前教育。他主动与开发区教育局合作,自费1.2亿元建设1万平方米幼教中心,并购置6辆中巴车解决偏远地区儿童接送难题。这一善举让数千名孩子首次走进课堂,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轨迹。

产业造血:从荒漠到绿洲的奇迹

面对移民就业难题,马九虎先后投资房地产、福利地毯厂,解决数百人就业;2007年,他斥资500万元扶持宁夏壹加壹肉牛养殖厂扩改建,累计投入3000万元助其上市,带动当地畜牧业腾飞;2008年,他承包3.8万亩荒地种植酿酒葡萄,建成万吨级酿酒基地,使红寺堡葡萄酒跻身国际市场;2009年,他投资2000万元成立福利制衣公司,为200余名残疾人提供岗位,该项目更登上央视专题栏目。

民生担当:医疗与农业的双重守护

2011年,他引进骨科专科医院,填补当地医疗资源空白;2007年,他出资建设260座温棚,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十余年间,他累计投入超10亿元,却从未细算“经济账”,只因坚信“仁爱比利润更重要”。

大爱无疆:以生命践行企业家精神

“他是干旱土地上的及时雨。”红寺堡开发区管委会这样评价马九虎。在当地,流传着无数关于他的故事: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为患病乡亲支付医药费、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他的善举如星光点亮夜空,却也让他长期承受资金压力。近十年间,他默默扛下债务重担,将所有精力投入产业扶贫,直至积劳成疾。

2024年确诊重病后,他仍坚持工作,陪家人度过最后一个中秋与生日。“父亲用最后的力气告诉我们:人可以倒下,但信念不能崩塌。”孝子马海悦含泪回忆。

精神丰碑:一座城的集体记忆

马九虎的离世,引发社会各界深切缅怀。宁夏自治区政府称其“以实业报国,用生命诠释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受助村民举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横幅含泪送别;天津陕商协会发起“九虎基金”,延续其扶贫助学传统。

“他不仅是商人,更是教育家、慈善家与社会活动家。”社会学家李明教授指出,“马九虎用半生证明: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对人的尊重。”

家风永续:爱与责任的代际传承

在家族悼词中,子女写道:“父亲如葡萄藤般将根脉深扎土地,他的音容笑貌已成为我们永不改变的血脉。”如今,马海悦继承父业管理酒庄,马艾婧投身公益教育,众亲属延续着“逢灾必援、逢困必帮”的家风。

罗山巍巍,见证赤子丹心;黄河滔滔,流淌大爱无疆。马九虎的一生,是改革开放浪潮中民营企业家奋斗的缩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他的精神,正如他亲手酿造的葡萄酒,愈久弥香,激励着后来者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张天林 张雯

最火资讯

首页 | 发现 | 商业 | 生活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阅读 | 教育 | 科技 | 聘书查询 | 品牌人物查询

Copyright © 2018-2028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805378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