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发现 商业 生活 文化 书画 公益 阅读 教育 科技 娱乐 专题 图片

三木秉凤诗文选:光月杏里影,春华秋实兀自倾

萍偶边秋与君逢

相顾无言灵犀通

漫漫求索卿知否

踽踽独深翰苑丛

光月如诗杏花中

灯火阑珊半塘风

山重水复彷徨处

春华秋实兀自倾

《道德经》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元德”。 “德”在世人眼中仿若一个虚无概念,而“道”则更是玄之又玄了,其实这些概念都源于人生思想修养的层次顺序,不入其深,难解其意,不在其高,难览其景。对于此之顺序,老子《道德经》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道”是宇宙本体及其运行规律的总称,“德”是立根本体、依道而行的所有收获,“道”生一谓之无,一生二谓之有,二生三谓之化,三生万物谓之形,故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由此而悟之,“无中生有”便是履“道”而获之“德”了。“道”之本体空无,却含纳无穷无尽的宇宙能量,然而日月星辰草木虫兽皆由虚空之“道”生发为“德”物,这就是宇宙能量与宇宙现象的互变互化互转互生,故而道者非“真空”,其中乃蕴藏万物之生发能量与根本!“道”体为虚,修道过程也就是则由“实变虚”或由“有变无”之过程,“无中生有”就是由道至德,而“由有化无”就是由德归道,人间所谓的“行善积德”者不过就是将有形福德暂时化为无形功德能量,蕴藏宇宙时空,待缘份条件合和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从“无形之道”中化现出为有形之得而已,这就是功德能量向福德现象的转化。

责任编辑:三木秉凤

最火资讯

首页 | 综合 | 发现 | 商业 | 生活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阅读 | 教育

Copyright © 2018-2026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805378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39号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