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其实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茶艺技艺。而今,煮茶成为了人们快节奏生活调节剂。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始终浸润着茶香。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录。
炉之火暖意横生
唐之煎茶,宋之点茶,明清以来泡茶
中国的饮茶史可谓缤纷多彩
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还是文人雅土的"琴棋书画诗酒茶”
茶不只是一种饮品,早己成为中国人嵌入日常的生活方式。
围炉煮茶,轻酌慢饮
中国古代素有的"国炉煮茶"也正乘着新中式茶饮的东风回归。这是一种传统茶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美学影响的当代彰显,悠远、典雅的茶文化与当代人别致、品质的生活需求相对接,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融融暖意,也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闲情雅致。
冬日
喝茶沉浸感十足,暖意、古意都有了。煮一壶茶,等它慢慢沸腾,氤氲而起的茶香,弥漫方寸之间。不自觉,浮躁渐渐平静,斟盏推杯,浅笑谈谈。
人之情喜乐与共
国炉煮茶另一大特色即是品茶的同时,炉火又可烤制各种果干小吃。正所谓冷风中的热烈珍贵,新鲜的栗子在炉火上僻啪作响;饱满的红薯撑开丝丝裂纹;半开的橘子随着温度冒泡;软糯的糍粑渐变微微焦黄….…古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闲适氛围在当下得到了"重现"。
煮一壶茶,轻酌慢饮,
杯盏之间,谈笑风生。
围炉煮茶间暖香,且喜人间好时节
冬日所盼,终会如约而至
愿我们在寒冬中保持对美好生活的“火热"期盼
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论喝岕茶,“马上皇帝”朱元璋可是茶界“首席带货官”——
岕茶是一整部明清的江南茶史,还有人誉之为“大明绝唱”,称它是“第一名茶”。朱元璋皇帝爱喝茶,但对费时、费力、费成本、劳民伤财的团茶深恶痛绝,决定从喝茶方式开始,扭转社会奢靡风气,于是朱元璋皇帝下令,“废团兴散”,严厉禁止喝团茶,一律喝散茶!如此一来,喝茶“成本”大大降低,且老百姓也能喝到便宜好茶。朱元璋喜岕茶,首选岕茶为宫廷与祭祀用茶。
作为一代帝皇,他更是用自己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才华,赋予了茶充分的仪式感。
流传至今的“叩指礼”(即主人斟茶和续水时,客人以中指、食指在桌上轻叩几下,以示谢意),据传“发明人”就是朱元璋皇帝。
相传朱元璋微服南巡时,去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私下护驾,与朱元璋共坐一桌。朱元璋是主,知府是客,免不了给知府倒茶,但皇帝微服私访,不能声张,知府不便跪地谢恩,于是心生一智,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上轻叩三下,以示三跪九叩,感谢皇帝的恩赐。
此后,叩指礼在茶桌上流传起来,成为茶人表示答谢的礼仪。
岕茶的专著有:《岕茶别论》、《茶琉岕中制法》、《罗岕茶琉(论)》、《岕茶笺》、《洞山岕茶系》、《岕茶汇钞》等。
岕 茶 歌
清·施闰章
岕茶胜事真罕见,
脱略茗柯作香片。
顾渚月峡趋下风,
倒戈羞与岕山战。
岕阳绝胜无多地,
寸壤黄金争品第。
最老庙后称冠军,
纱帽棋槃亚兄弟。
问谁造者唐与朱,
苦心创获前代无。
抑扬徐疾有妙理,
俄顷能分气味殊。
北海韩侯雉城长,
玉川遗事传清赏。
石鼎金泉手自煎,
小酌深尝戒卤莽。
就中甲乙难讨寻,
贱耳归求鼻舌心。
其甘隽永香蕴藉,
非兰非乳鲜知音。
时俗啖名吁可咤,
赝鼎偏矜尺璧价。
今年始撷供至尊,
庙产摘尽馀中下。
纷纷豪贵竞徵求,
令君仰屋山家愁。
物色经时得一啜,
才分半盏沾枯喉。
山是阳崖总砂石,
瘦吞云日成芳洁。
庙后何偏夺地灵,
言人人殊莫能说。
几处茶寒善损神,
将花熏染香失真。
气幽色白此柔旨,
大叶粗枝翻绝伦。
牙笋鎗旂春太早,
月团龙饼添揉造。
桑苧天随安可嗤,
后来踵事今人好。
酷耽水厄痴则那,
我强解事为茶歌。
岕园未到犹馀恨,
山灵妒我将如何?
众所周知,清代施闰章以岕茶为中心,研究茶品、产地、采摘、冲泡、用水、器皿等各种专业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和饮茶心得都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为后人广为传诵,成就了岕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
《咏阳羡岕茶》
唐伯虎
千金良夜万金花,
占尽东风有几家。
门里主人能好事,
手中杯酒不须赊。
碧纱笼罩层层翠,
紫竹支持叠叠霞。
新乐调成胡蝶曲,
低檐将散蜜蜂衙。
清明争插西河柳,
谷雨初来罗岕茶。
二美四难俱备足,
晨鸡欢笑到昏鸦。
毛毡收纳袋,既环保,又有高级感。
蒂芙尼兰,波尔多红,色彩沉稳大气。
手工制作的毛竹收纳盒,既美观,实用性又广。
历经18 小时古法烘焙,岕茶香幽、色淡、味冷隽,承袭了茶的灵感。
岕茶连续多届,作为宜兴金秋经贸洽谈大会嘉宾用茶。
岕茶业已成为宜兴的一张文化名片。
岕茶获奖无数。
最近又在2023第十四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2项金奖、1项银奖。
来源: 陶都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