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无锡先锋高级中学以“蓝色育人”为旗帜,深耕特色教育沃土,构建起“学术+特长”双轨培养体系。
学校以规范特色项目为根基,以“吃好、睡好、玩好”的“三好”理念为保障,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引擎,全方位打造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在多元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
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点亮多元成长路径
打通特色培养双通道
学校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开设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语种课程,为学子铺设国际化升学通道。
针对艺体特长学生,与高校、专业培训学院建立合作机制,提供美术、音乐、体育等领域的优质辅导资源,让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样拥有圆梦大学的机会。
在教学机制上,学校建立动态支持体系:文化课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针对薄弱学科开展“晚自习精准帮扶”;艺体训练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考试节点灵活调整训练强度。同时,通过“成长档案”共享学习数据,定期举办“教育方法论”家长课堂,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近三年,学校助力数百位文化课薄弱学生考入高校,部分优秀学子更是跻身211高等学府。
深化身心健康教育
让运动成为生活底色
体育素养培育
学校将学生身心健康置于首要位置,严格执行课程规划,开齐开足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设置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健美操等多样化体育专项课程。
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通过军事化管理锻炼体格、磨炼意志。
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不定期组织班际篮球、足球联赛,课间时分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运动的身影,让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释放,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为青春成长筑牢心房
心理健康护航
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学业特点与个性情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针对性心理课程,以课程为载体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构建家校医三方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团辅工作。
以“心理活动月”为契机,组织趣味心理主题活动与心理课本剧展演,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心理氛围,实现心理品质培养与实务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涵养审美人文底蕴
艺术课程与社团
搭建美学实践舞台
学校依据课程方案开设涵盖音乐、舞蹈、美术等领域的艺术课程,不仅传授基础技能,更引入现代艺术理念与多元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欣赏与创作中感受艺术魅力。
高度重视社团建设,成立合唱团、戏剧社、美术社、书法社、音乐社等多个艺术社团,2025年2月新增光影社团,成员们用镜头记录校园与社会的美好瞬间。
文化活动浸润
让美育融入成长血脉
以传统文化节为平台,每年三月举办“春天诗会”,以诗颂情、以文化人,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六月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暨艺术节、“班班有歌声”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九月“才艺展示月”与十月“体育节”则为学生提供挥洒才情的舞台,全方位提升艺术鉴赏力与体育意志力。
打造书画文化品牌
以艺术塑魂育人
构建书画教育框架
学校确立“以人为本、艺术见长、特色发展”的定位,将“书画文化”作为“一校一品”特色项目,采取“先普及后分类、先兴趣后定向”的培养方略,通过书画教育培育人文精神、涵养美感。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三个一”实践任务:绘制个人肖像、书写家庭书法作品、提交参展艺术创作,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文雅、高雅、儒雅的精神气质。
让墨香浸润校园
营造书画育人氛围
学校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结合,低年级开设普及课程,中高年级开展社团活动,组织“书法太极操”、“我是中国人”诵读、“中国书法”歌唱等系列活动。同时加强校际、集团内交流,与高校合作引入专家指导,联合专业教育机构弥补师资缺口,降低学生学习成本,有效提升艺术生高考升学率。
近年来,学生在无锡市书画大赛中屡获佳绩,市教育局特批学校每年扩招两个艺术班。
激活创新教育动能
课程改革与设施升级
夯实创新根基
学校投入两百多万资金建造“三馆一中心”(篮球馆、游泳馆、科技馆、艺术中心),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平台。
在基础课程中鼓励学生表达想法、解决实际问题,开设3D打印、编程、无人机等创新社团,以项目化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形式,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数字赋能教育
让科技融入教学肌理
主动顺应“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依托数字平台采集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与辅导方案。为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制作的课件、微课等多次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融入AI技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升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创设“三好”成长环境
守护校园幸福时光
匠心打造品质餐饮
健康饮食理念引领
增加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供应,减少油炸、高糖食品比例,从源头保障饮食健康。
菜品创新与多元供给
定期推出新菜品,兼顾南北口味与营养均衡,满足师生多样化需求。学校每年举办美食节,各色美食琳琅满目,成为校园文化的亮丽风景。
2025年以“味爱而来,香约先锋”为主题的美食节尤为盛大,中西式糕点、地方特色小吃、创意料理等摊位整齐排列,师生参与的雕花糖艺、分子料理等作品惊艳亮相,校园内弥漫着食材香气与欢声笑语,将“舌尖上的先锋”味道推向空前盛况。活动不仅展现了师生的厨艺创意,更通过美食文化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审美能力。
智能化服务升级
引入智能点餐、结算系统,减少排队时间,提升餐饮效率;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从采购到销售全流程把控卫生。
师生互动机制保障
建立反馈渠道,及时收集意见建议,以“问题导向”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优化住宿管理服务
硬件设施全面升级
对床铺、桌椅、照明、空调等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消防设施与门禁系统,提升住宿舒适度与安全性。
卫生与文化双轮驱动
定期清洁消毒,预防疾病传播;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举办内务评比、寝室才艺展示等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居住氛围。
高效服务贴心守护
建立快速维修响应机制,及时解决学生住宿难题,让每个学子在校园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建立满意度闭环管理
针对餐饮与住宿管理设计专项问卷,涵盖菜品质量、卫生状况、服务态度等关键维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满意度指标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定期公布调查结果接受师生监督,形成“调查—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吃好、睡好”的承诺落到实处。
搭建创新实践平台
共赴科技艺术之约
科技艺术节开幕仪式
科技与艺术的视觉盛宴
5月30日,学校举办科技艺术节,吸引近百名家长组成“观礼团”参与,也是先锋学子“玩好”的成果展示。开幕式上,六架无人机组成编队震撼登场:两台悬挂“科技赋能成长,艺术点亮青春”横幅领航,四架有序排列组合,在天空中构成独特阵列,以科技感十足的表演拉开活动序幕。
科艺融合展演
青春与创意的激情碰撞
艺术展演多元绽放
高一年级《奔跑的青春》用动感舞姿点燃全场;课本剧《红楼梦》、《西游记》以青春视角重构经典;诗朗诵《祖国是什么》、《春江花月夜》传递家国情怀;歌曲《有我》与韩舞串烧展现多元审美;心理剧《手机那点事》贴近生活引发共鸣;艺术篮球表演将力与美完美融合,赢得阵阵喝彩。
科技元素惊艳亮相
智能机器人与机器狗组成“机械天团”,以灵活动作与拟人化互动引发欢呼;机械舞与智能设备联动表演,舞者与机器人、机器狗默契共舞,科技编程与艺术韵律碰撞出奇妙火花,将开幕式推向高潮。
科技创新体验
让前沿科技可触可感
展演结束后,学生有序走进新建的智能实验室。讲解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人工智能机器人、智慧教室等设备原理,学生亲手体验AI图像识别等简易操作。一位同学感叹:“当用指令让设备完成动作时,科技不再遥远”。
实验室常态化开放,通过“做中学”培养科学思维,展区内学生借助AI创作的图片、视频及智能体模型,彰显着先锋学子的创新活力。
艺术长廊中,科技艺术节主题海报从机器人线条到无人机光影,每幅作品都凝结着学生对“科技+艺术”的独特理解。
家校协同见证
在认可中凝聚教育合力
家长观礼团全程参与活动,用手机记录孩子的创意表现,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热情点赞。他们高度认可学校精心组织的科技艺术盛宴,对孩子能在充满活力与创新氛围的校园中成长深感满意,纷纷表示“放心将孩子交给先锋”。
无锡先锋高级中学以“蓝色育人”为引领,将特色教育、成长环境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多语种课程与艺体辅导打开升学通道,“分层走班”与“弹性学制”适配个性发展;从体育锻炼到心理健康,从书画文化到科艺融合,全方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吃好、睡好、玩好”的“三好”理念,让校园成为幸福成长的港湾。
如今的先锋高中,正以多元育人实践诠释着“让每个学生找到成长坐标”的教育追求,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新篇章。
来源:无锡先锋高级中学
编辑:郜森 锡东高 刘潇泽